病毒性肝炎常见的临床症状!
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,特别是乙肝,据以往的数据显示,全世界乙肝病毒携带者约3.5亿,而中国约占了其中的1.2亿。庞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,蕴含着巨大的利益,某些不良医药厂商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,过分夸大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性,导致很多人对病毒性肝炎有着错误的认知,特别是对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歧视。因此,我们应该主动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知识,这于人于己都是很有必要的。
上期文章,与大家分享了病毒性肝炎有哪些、其发病机制以及如何传染等知识,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病毒性肝炎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。
不同的病毒性肝炎,其潜伏期是有所不同的,如甲肝是2~6周,平均4周;乙肝潜伏期是1~6个月,平均3个月;丙肝是2周~6个月,平均40天;丁型肝炎是4~20周;而戊型肝炎则是2~9周,平均6周。
急性肝炎、慢性肝炎、重型肝炎、淤胆型肝炎、肝炎肝硬化等不同类型的肝炎所表现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。
一、急性肝炎
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。
急性黄疸型肝炎
急性黄疸型肝炎明显的表现就是出现黄疸,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3期,分别是黄疸前期、黄疸期和恢复期。
黄疸前期:这一阶段大概持续时间为5~7天。主要症状有:患者可出现全身乏力、食欲减退、厌油、恶心、呕吐、腹胀、肝脏部位疼痛,尿色加深、谷丙转氨酶(ALT)升高等。此外,在这一阶段,甲、戊型肝炎起病较急,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畏寒和发热;乙、丙、丁型肝炎起病相对较缓,仅有少数有发热的症状。
黄疸期:这一阶段可持续2~6周,常见症状有发热消退,自觉症状好转。尿色偏黄加深,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,并且会在1~3周内达到高峰。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(ALT)和胆红素升高;少数患者会有轻度的脾大;还有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梗阻性黄疸的表现,如出现粪便颜色变浅、皮肤瘙痒、心动过缓等症状。
恢复期:这一阶段可持续1~2个月,到了这一阶段,上述时期症状逐渐消失,黄疸消退,肝、脾回缩,并且肝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。
急性无黄疸型肝炎
这一类型发病人数远高于黄疸型,该类型通常起病较缓慢,症状较轻,甚至有些患者无明显的症状,且恢复快,除了没有出现黄疸外,其他症状与黄疸型相似。通常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病程在3个月内。
二、慢性肝炎
在病毒性肝炎中,慢性肝炎仅见于乙、丙、丁型肝炎,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度、中度和重度。
轻度:病情较轻,可反复出现乏力、头晕、食欲减退、厌油、尿黄、肝区不适、睡眠不佳、肝稍大有轻触痛等,还可有轻度的脾大。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的症状,或者肝功检查仅有1~2项有异常。中度的症状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。而重度则会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,如出现乏力、纳差、腹胀、尿黄、便溏等症状,还可伴有肝病面容、肝掌、蜘蛛痣、脾大、谷丙转氨酶(ALT)和/或谷草转氨酶(AST)反复或持续升高,白蛋白降低,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,A/G比值异常等表现。
三、重型肝炎(肝功能衰竭)
这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类,其病死率高,临床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肝脏功能衰竭,如出现极度的乏力,严重的消化道症状,出现嗜睡、烦躁不安、昏迷等神经、精神症状;有明显出血现象,PT显著延长及PTA<40%;黄疸急剧加深;出现中毒性鼓肠、肝臭、肝肾综合征等。肝萎缩、胆酶分离、血氨升高等。
四、淤胆型肝炎
是一种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特殊临床类型。起病时症状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,只不过其所致的消化道症状不明显,而黄疸较深,持续3周以上,甚至数月或更长的时间。此外,还有梗阻性黄疸的表现,如皮肤瘙痒,大便颜色变浅,肝大;血清胆红素升高,其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;γ-GT、ALP、TBA、CHO等明显升高;ALT、AST、PT、PTA的变化则不明显。
这一类型,大多数患者可恢复,但如果是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发生以上症状者为慢性淤胆型肝炎,预后较差。
五、肝炎肝硬化
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可分为活动性肝硬化或静止性肝硬化两类。活动性肝硬化者常有慢性肝炎活动的表现,如乏力、消化道症状、ALT升高、黄疸、白蛋白下降等,还可伴有腹壁食管静脉曲张,腹腔积液,肝缩小质地变硬,脾进行性增大,门静脉、脾静脉增宽等门脉高压征表现。而静止性肝硬化则一般无肝脏炎症活动的表现,或者症状较轻或无特异性。
【作者:Mr,Peng,文章首发于“丁丁医聊”,在与癌共舞网站上分享这篇文章给大家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文章内容根据《临床医学概论》以及相关文献整理】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