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患者服务: 与癌共舞小助手
  • 微信号: yagw_help22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开启左侧

四脑室室管膜瘤带瘤生存十年,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抗癌经历。

  [复制链接]
165236 61 青棡木 发表于 2021-7-20 18:05:42 |
累计签到:1 天
连续签到:1 天
[LV.1]初来乍到
青棡木  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21-7-31 01:52:5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重庆
时光过得真快,一转眼进入2020年,因为疫情在家里待了大半年,也不能外出考察学习。不过这段时间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,就是我了解到了吡咯喹啉醌,一种天然生物醌因子,号称第三号辅酶(一号是NAD+、二号是FAD+),如果有人去网上搜索资料,说这分子是特别古老特别保守,甚至连火星尘埃里也有这种分子,唯一解释就是火星岩石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生成了吡咯喹啉醌。人类最早在1959年从牛心脏发现了这个分子,但是真正实现造福人类,还是在2002年,科学家采用生物工程技术,用嗜甲基菌规模化生产吡咯喹啉醌。
国内有不少生产所谓的吡咯喹啉醌,总是去模仿,从不去超越,未经提纯的吡咯喹啉醌是红色的,难免有些重金属残留。提纯后是雪白的鳞片状的结晶。
因为因缘殊胜,我也找到了这么一家能提供进口吡咯喹啉醌原料药的代理商,所以我就先买了100克亲自口服验证。
如果按照大剂量口服(比如每天口服1000毫克),对大脑的工作能力那是大大有帮助,我那段时间就觉得大脑里有一股清泉流淌。但是,如果出去骑自行车,会感觉ATP严重不足。发现这个现象后我就又多方查国外的资料,原来大剂量的吡咯喹啉醌会导致线粒体产生ATP的效率降低48%。因为吡咯喹啉醌是超强抗氧化剂,而线粒体产生ATP直接依靠氧化磷酸化途径,适度的活性氧自由基也是我们需要的(线粒体低毒兴奋效应可以让人健康长寿)。
所以我及时调整了剂量,长期口服,一直到现在。因为吡咯喹啉醌特别稳定,不易氧化,能耐230℃高温,我也把吡咯喹啉醌配到丸子里,也把吡咯喹啉醌配到植物硒蛋白里。
如果要说吡咯喹啉醌和硒的协同作用,抗氧化、消除系统炎症那仅仅是最基础的,它们真正的功效在于促进线粒体新生。因为我一直坚信癌症体质是客观存在,那么改变癌症体质也是一个长期、艰苦、复杂的过程。
癌细胞总是在我们放松警惕的时候就可能卷土重来!
虽然基因多态性客观存在,但是我们通过合理的营养、饮食搭配,再结合一些膳食补充剂,是可以调控基因表达的。我们也许改变不了基因,但是我们可以设法让优良基因高表达,让劣质基因沉默或者低表达。
四脑

举报 使用道具
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累计签到:1 天
连续签到:1 天
[LV.1]初来乍到
青棡木  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21-7-31 16:11:1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重庆
病人家属帮我建了微信群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群交流,群体抗癌。我们并不是要深度共情,而是立足于在世界级难题面前做一些探索。
四脑

举报 使用道具

回复 支持 反对
累计签到:1 天
连续签到:1 天
[LV.1]初来乍到
青棡木  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21-8-4 10:58:57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重庆
其实说说“基因多态性”,反而更轻松。基因分为两套系统:  细胞核内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,它们之间通过CREB-PGC1α-NRF1/2-TFAM/TFBM通路进行相互通讯相互调控。
线粒体DNA通过母系遗传,也就是常说的“线粒体夏娃”。但是母体毕竟是成年人了,线粒体DNA难免有一些异变。但是母体生下来的婴儿,其线粒体DNA确几乎完全正常,这说明一定存在某种修复机制。
日本理化研究所破解了这个奥秘,他们把母体存在线粒体DNA异变的细胞投入培养基,在培养基中加入过氧化氢(一种自由基),于是,发现细胞内异常的线粒体DNA全部回归正常了。
在成体多能干细胞培养领域,也经常容易出现线粒体DNA异变。所以,是不是应该在培养基中加点过氧化氢?科学家正在这条路上前进。
过氧化氢就是一种活性氧自由基,于是,线粒体低毒兴奋效应,就可以得到合理解释了,适度的活性氧自由基恰好是人体需要的,过度的还原状态反而不利于人类生存繁衍。所以,别乱吃太多的外来的抗氧化剂。
四脑

举报 使用道具

回复 支持 反对
看世界  高中一年级 发表于 2021-8-4 11:43:59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山西阳泉
高人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举报 使用道具

回复 支持 反对
累计签到:1 天
连续签到:1 天
[LV.1]初来乍到
青棡木  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21-8-4 13:39:43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重庆
有些人说生物信息学高冷,甚至劝退。其实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多学科前瞻科目,也可以解决目前抗癌领域一大堆问题。如果连基因多态性都还没搞明白,看到个分子靶标就想到去抑制,那永远都是隔靴搔痒。抑制了这个靶标,会不会“按住葫芦浮起瓢”,又激活了其它靶标?这通常叫“耐药”。
我们举例说明,看看生物信息学是不是高冷?
牦牛Myf6基因,编码242个氨基酸,同源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牦牛Myf6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、绵羊亲缘性最近。【注:  ABCDE、DCABE、EADBC等组合发挥的功能作用千差万别,这就是氨基酸序列】
对Myf6蛋白质理化性质进行预测,其结构式为C1167H1870N336O372S13,理论等电点为5.64,其中丝氨酸含量最高,其次是亮氨酸、谷氨酸、脯氨酸、精氨酸,为亲水性、可溶性蛋白质(溶液澄清透明才叫可溶,豆浆蛋白质那叫悬浮)。
磷酸化位点预测有26个丝氨酸激酶、10个苏氨酸激酶、5个酪氨酸激酶。这些激酶就是负责把这些氨基酸位点加上磷酸基。【注:  这些磷酸化激酶,看来是不是有些陌生?其实不然,各种以替尼作为后缀的靶向药,都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。为什么一定要针对酪氨酸激酶?因为第一个针对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取得了巨大成功,它就是甲磺酸伊马替尼,俗称格列卫。后面的那些药物其实都是炒冷饭,轻松、省事、前人已经开拓市场了】
Myf6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:  细胞核73.9%、细胞骨架13.0%、细胞质4.3%、高尔基体4.3%、分泌系统小泡4.3%。
蛋白质功能分析显示,Myf6作为生长因子功能几率比较大(7.694),其次为转录调节作用(基因表达的第一步就是转录成信使核糖核酸)。
Myf6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参与机体生物学调控。
Myf6基因在胎牛、6月龄、4-5岁牦牛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,且在6月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胎牛和4-5岁牦牛(P<0.05)。
Myf6是关键的生肌因子,而人类喜欢吃牛肉不喜欢吃牛毛,那么这个生肌因子就可以用来帮助人类改良牦牛的经济性状,让牦牛长更多的肌肉,成为典型肌肉牛。
这就是生物信息学的用途。靠吹嘘什么宇宙宏观哲学、什么什么天地一大宇宙人体一小宇宙,那吹吹牛可以,解决不了实际问题。
四脑

举报 使用道具

回复 支持 反对
累计签到:1 天
连续签到:1 天
[LV.1]初来乍到
青棡木  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21-8-4 13:42:16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重庆
四脑

举报 使用道具

回复 支持 反对
累计签到:1 天
连续签到:1 天
[LV.1]初来乍到
青棡木  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21-8-4 15:12:19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重庆
值此后疫情时期,咱们也说点和抗病毒免疫力有关的。
MHC,也叫白细胞抗原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,它的作用,第一是让T细胞和B细胞认得“自家人”,不要伤了自己人。第二是把树突状细胞吞噬抗原后消化加工的抗原肽(<15个氨基酸)嵌合到MHC的沟槽内(抗原结合区),呈递给T细胞和B细胞。
MHC的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,变异系数非常显著,这就导致了人和人对细菌病毒的抵抗力千差万别。
四脑

举报 使用道具

回复 支持 反对
累计签到:1 天
连续签到:1 天
[LV.1]初来乍到
青棡木  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21-8-6 00:06:31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重庆
2021年6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《Cell》发表的论文,揭示了人体内源性因子sGSN(分泌型凝胶蛋白)通过抑制cDC1对肿瘤相关抗原的呈递而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。
DC细胞就是树突状细胞,是巨噬细胞的其中一种表型,负责吞噬、加工、呈递抗原给CD3+  T细胞,从而诱导T细胞成熟,变成CD4+  T细胞和CD8+  T细胞。CD4+  T细胞是司令部后勤部,CD8+  T细胞是冲锋陷阵的战士。
化疗放疗过程中,大量癌细胞死去,这些坏死的癌细胞的外表面都有相关抗原,cDC1树突状细胞表达高水平的c型凝集素受体DNGR-1(又名CLEC9A),它可以与暴露在坏死细胞表面的F-actin(肌动蛋白)结合,促进死亡细胞抗原的交叉传递。
人体内含有两种丰富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(ABP),即分泌型凝胶蛋白(sGSN)和Gc球蛋白,它们可以抑制cDC1对坏死细胞的抗原识别,进而抑制肿瘤免疫。
研究人员发现,胎牛血清对DNFR-1与F-actin结合具有抑制作用,而经过F-actin处理并高速离心后的胎牛血清失去了这种功能,研究人员认为这与血清中的ABP有关。
反过来看,使用sGSN处理的F-actin同样不能与DNFR-1结合,从两个方面证明了sGSN对DNGR-1与F-actin结合的抑制作用。
随后研究人员构建了sGSN-/-小鼠模型,发现sGSN-/-小鼠的血清不能抑制DNGR-1与F-actin的结合。添加重组sGSN后,抑制作用恢复。而另一种ABP(Gc球蛋白)不具有该抑制能力。
sGSN-/-小鼠体内的肿瘤体积明显较小,且对癌症免疫治疗更加敏感。然而,不论是否存在DNGR-1,sGSN的缺失都不会影响cDC1的激活,这种对治疗反应性的增加主要与CD8+  T细胞有关。
结合动物实验结果,研究人员推测,在人体内,某些癌症同样与sGSN有关。对10种癌症(皮肤、肝脏、乳房、肺部、胰腺、前列腺、低级别胶质瘤、头颈部、胃、结肠直肠癌)的基因组图谱进行了分析,结果表明,低sGSN水平与高CLEC9A表达患者的生存具有相关性。
随后,研究人员检测了LIHC、HNSC、STAD患者F-actin结合蛋白(FABPs)的表达,并进一步根据肿瘤内sGSN转录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。结果显示,低sGSN结合FABP突变与三种癌症的总生存率具有相关性。
总体来说,此研究明确了sGSN是以前未被发现的肿瘤免疫逃逸的相关因子。sGSN抑制DNGR-1活性,同时也就抑制了cDC1对肿瘤中出现的死细胞相关抗原的交叉传递(依赖于DNGR-1),从而促进了癌症的免疫逃逸。
注:  这就是基因多态性,同样吃的是五谷杂粮,但是癌症病人A可能就和癌症病人B不同。多年来关于癌症的免疫逃逸、免疫沉默一直都是世界级难题,以前有医院执行探索的心那一套理论,采用伽马刀集中火力放疗杀死癌细胞释放抗原,但是CD8+  T细胞攻击一波后又沉默了,事实证明失败了。
另外,广泛运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,其效果也是因人而异,差异很大。
所以,发现我们人体内源性的ABP(肌动蛋白结合蛋白)本身存在缺陷,分泌型凝胶蛋白sGSN有的高表达有的低表达。那么,瞬间靶向sGSN和F-actin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案,即阻断sGSN与F-actin结合,于是自由的F-actin就能与DNGR-1结合,把抗原交给树突状细胞,从而激活后续的T细胞免疫,对癌细胞发动精准打击。
四脑

举报 使用道具

回复 支持 反对
累计签到:1 天
连续签到:1 天
[LV.1]初来乍到
青棡木  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21-8-6 12:56:43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重庆
死去的癌细胞,它们外露的抗原是属于F-actin,是肌动蛋白。而这种肌动蛋白很容易被sGSN(内源分泌型凝胶蛋白)结合,所以树突状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就没法识别结合这类抗原了。这才是癌症病人普遍的免疫逃逸、免疫沉默的原因。
这种情况下,即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,其实也没多大用处。因为T细胞本来就在沉睡,就像一辆停着的车,发动机都熄火了,你松开刹车也没啥用处。
但是,从另一方面来说,sGSN既然是内源性因子,那么它也必然有其正面的生物学作用。因为正常组织健康细胞也会凋亡,也会分泌出肌动蛋白,如果这样就激活了T细胞免疫,那就不妙了,那叫自体免疫疾病。虽然T细胞表面也有MHC分子(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),但是也有失灵的时候。
所以,那些科学家的思路是对的,只能是想法瞬间阻断sGSN和F-actin的结合,让死去的癌细胞把肿瘤相关抗原(F-actin)交给树突状细胞。
四脑

举报 使用道具

回复 支持 反对
累计签到:1 天
连续签到:1 天
[LV.1]初来乍到
青棡木  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21-8-6 13:16:0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重庆
我们换一种思路,那么外国佬给自己注射蛇毒,就可以理解了。蛇毒也是多肽,但肯定不是肌动蛋白。
这叫外源的非特异抗原。探索的心取名叫危险信号分子。
我们不需要那么冒险,每天早上空腹喝3克牦牛血清白蛋白,足够提供外源的抗原肽了。
四脑

举报 使用道具
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  • 回复
  • 转播
  • 评分
  • 分享
帮助中心
网友中心
购买须知
支付方式
服务支持
资源下载
售后服务
定制流程
关于我们
关于我们
友情链接
联系我们
关注我们
官方微博
官方空间
微信公号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